今天是母亲的生日,这次我准备了一份不一样的礼物——一篇记录母亲的文章。目的有两个,其一就是单纯的写下母亲带给过我的温暖与感动,启发与影响,也许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它们串连在一起,就构成了一段闪光的记忆,一段被爱包裹的年华,一生中难以忘怀的小确幸;其二就是避免忘记,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希望这些我与母亲珍贵的过往可以历久弥新,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母亲出生于农村,学历不高,在她三岁的时候,姥姥就去世了,母亲差不多是被大姨带大的,但是她却给了我完整的母爱,她的品格令我敬佩,也是我第一个人生导师。
儿时的厚棉裤
记忆中,小时候的雪总是下的很大,像鹅毛一样漫天飞舞,大概都能没过脚踝,在配上呼啸的北风,整个冬天都格外的冷。但是小孩子都是喜欢下雪的,厚厚的雪踩上去咯吱咯吱的,潮湿的空气中夹杂着一丝丝泥土的气息沁人心脾。堆雪人,打雪仗,即使弄湿了鞋袜也乐此不疲。
每当冬天来临之前,母亲就会忙碌一阵子,给我们准备新棉裤。可能是母亲害怕我们会着凉,那个棉裤做得怎一个“厚”字了得,上面还有加棉的背带可以护住前胸后背,简直像一个盔甲一般,穿上以后立马变成小胖墩儿,迈步子都有点费劲,不过真的是很暖和。
那个时候我就幻想如果有一条轻盈又足以御寒的裤子该多好,美丽而不臃肿。长大后发现这个愿望是如此简单,现在各种黑科技保暖裤种类繁多,像羊绒的、桑蚕丝的、驼绒的,都是一条即可过冬。每当穿上这些衣服的时候就会想起那些年母亲做过的厚棉裤,一边是唾手可得的幸福,一边是用心守护的温暖,如果是你,会更喜欢哪一种?
一次难忘的生日
很难想象对甜食没有兴趣的我为啥小时候那么爱吃糖,小小年纪牙齿就被虫蛀了,每次疼起来就觉得大人们说的那句话十分精辟:“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记得过9岁生日那天,母亲按照惯例给我准备了一桌子菜,炖排骨、炸虾片、平菇炒青蒜……都是我平时最爱吃的。不巧的是,那天突然牙疼起来,感觉左半边脸已经不是自己的了,那种游走在神经中的疼痛让你坐也坐不住,吃也吃不下,整个人几近崩溃。最后,我坐在饭桌前难受的流下眼泪。母亲把饭菜热了几遍,见我一口都吃不下,眼角也湿润了。
一桌菜,两个人,相对而泣,时间也仿佛定格在这一刻。试问这世间,能因你的痛苦而落泪的能有几人?
一颗核桃树
上小学的时候,我家的院子里有一颗高大的核桃树,每到夏天茂密的枝叶就给小院送来一片阴凉。初秋时节,树上就挂满了圆滚滚的核桃,看上去格外诱人。
我平时对干核桃一点也不感冒,但唯独对鲜核桃情有独钟。相比干核桃的油腻苦涩,鲜核桃却是香嫩脆甜,回味无穷。
母亲最是了解我的喜好,每年她都亲自帮我打核桃。她才一米五几的小个儿,有时候够不到还爬到树上,她在上面打,我就开心的在下面捡。明亮的阳光透过树叶照到她的脸上,一时间母亲显得如此高大。
鲜核桃好吃却不好去皮,那时候也没有先进的工具,一不注意就会被外皮的汁液染得满手黄绿色,久久不会褪去。母亲完全不在意这些,她只顾着把核桃剥完,所以每年她的手都会有一段时间保持这个颜色。在我心中,这便是母爱的颜色。
包书皮也是一种乐趣
母亲是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所以对家里的用品都很爱惜,从小就教我和姐姐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尤其是学习用品。
那时候家家户户基本都有挂历,一旦过年换了新的,母亲就把旧的收起来,留着给我们包书皮用。每次开学发了新书,我和姐姐就用挂历把所有新课本都包上书皮,一片齐刷刷的白色课本摞在一起格外养眼,摆在课桌上还会被老师夸奖,貌似我们都更爱看书了,母亲这个办法真好。所有课本包好后标注上科目、班级和姓名,一目了然。从开学用到期末,书本还像新的一样,而且也不怕弄丢。渐渐的,这成了我们的乐趣和习惯。物品需要珍惜,生活需要经营。
激动人心的演讲比赛
每个人的人生可能都有那么几次高光时刻,我觉得参加演讲比赛是母亲一生中的一抹亮点。那时候她在一个妇女组织里工作,每年都会定期举行一些文体活动。有一年她们举办了演讲比赛,而领导把这个任务分给了我母亲,可能是发现了她的某些潜质吧!
起初,母亲比较抵触,她觉得自己没有文凭,内心缺乏自信,但是也只能硬着头皮准备。每天晚上我们写作业的时候,她就念稿子,遇到生僻字还会问我。我就把在学校里参加比赛的经验和她分享,她都是虚心接受。那个时候,感觉我们就像朋友,互相依赖又彼此信任。
日复一日的练习,终于到了比赛那一天。她不仅可以完全脱稿,还带着自然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配合着适宜的肢体动作,当之无愧的拿到了演讲比赛的第一名。我真心的为她感到骄傲,在她的行动里,我看到了努力的意义,而这也引领着我的前行之路。
北戴河之旅
印象中小时候和母亲分开最久的一次就是她的北戴河之旅,说起来也就一周,但是当时就是感觉度日如年。想象着母亲吹着海风,吃着海鲜,拍着美照的样子,心里更难受了。
还好每天上学做功课,时间会过得快点。一周后,母亲提着一个大包回来了。我迫不及待的打开,眼前的一切让我喜出望外。各种果脯鱼片、用贝壳粘贴的小动物、大大小小的海螺、珠子串成的项链、还有一个我当时叫不出名字的“神奇玩具”,像个相机一样,上面有个按钮,按一下就能透过上面的小孔看到不同的照片。眼前的礼物让我应接不暇,但是仔细看看,发现全部是给我和姐姐买的,母亲没给自己买一件东西。从小到大她总是那么无私,所有好事都把自己排到最后。
我的背包
上初中以后,我开始了住校生活,每到周末才能回家。母亲说她当时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觉得孩子长大了很高兴,另一方面又为我们进入新的环境感到担心。为了我们能更好的适应学校的生活,她每周都会准备出给我们带的东西。
周日走的那天,我们的背包就变成了哆啦A梦的四次元口袋,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临走还会带上母亲的嘱托:“和同学好好相处,学会分享,互相帮助;不要想着占便宜,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不惹事也不要怕事……”,当时还觉得她唠叨,后来发现这些都是与人相处的智慧之道呀!
退回去的零钱
初一的暑假,母亲在家里开了一个小商店,自己取货自己卖,赶上放假我也会帮忙。
渐渐的,我们形成了一些共识,每天记录收入支出,及时的写下库存少的商品,在货架上列出价格标签,每天晚上盘点算账,留出第二天的零钱。虽然是个小店,母亲打理的还是井井有条。
有一次她去取货,回到家一算,发现批发店主多找给她几十块钱,第二天一早,她就把钱还了回去,这样回到家她才是踏实的,因为她始终相信占小便宜吃大亏。坦坦荡荡做人,扎扎实实做事是她的风格。
听不懂的圣经
上高中以后,我不再住校而是每天回家。进入高三后,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每天还有晚课要上到十点,父亲晚上亲自接我,而母亲除了照顾商店的生意,每天给我做四顿饭,以此保证我的营养供给。
那个时候,脑袋里装的事情很多,一到晚上我就容易失眠。母亲想到一个好办法,她不知道从哪得来一本《圣经》,每晚我躺下后她就给我读其中的内容,虽然基本听不太懂,但真的能帮助我快速入睡,她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学年。有时候她一边念一边打瞌睡,但无论如何也会等我睡着了她再睡。
她的爱情观
在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帮助下,我如愿以偿的上了大学。在最好的年纪进入象牙塔,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大学生活和以前完全不同,你可以很自由,可以自主安排自己的吃穿用度、为了达到学分选修哪些课程、控制自己的消费和生活节奏、继续考研还是参加工作、要不要谈一场恋爱……
这个时候,校园里确实经常出现一对对神仙眷侣,他们手牵手的漫步,一起进餐一起自习,一起去图书馆,一起面对紧张的考试。回到家和母亲谈起这个话题,我以为她会很排斥,没想到她很开明,只和我说了几句,她最看重的是一个人的人品,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感情能否走的长远;其次就是对我好不好,这种好不是肤浅的照顾,而是长在心里的在意、落实到生活中的行动。她的标准没有被物质绑架,没有世俗的条条框框,很简单,却也很透彻。
煲电话粥
上大学的时候,手机才刚开始普及,发短信和打电话就是手机最大的用途。当然,高额的电话费对学生来说还是很有压力的。
那个时候,我每周都会给母亲打电话,为了节约话费,还专门买了IC卡,一般一聊就得个把小时,我汇报一下在学校的情况,母亲则唠唠家常。别看这每周一次的电话粥,确是很治愈很解压的办法,这个习惯我一直保持到现在,也让我意识到母亲带给我的归属感,她不在身边,却也从未远离。
出差的联系
毕业以后参加工作,刚上岗一周就需要去外地出差,这个时候原本一周一次的电话变得频繁了起来。基本每天或隔天母亲便打给我,就是简单的几句问候,时间也很短,她就是想确定一下我是否安全,和同事们关系好不好,是否能按时吃饭作息,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时时刻刻挂心头。
一袋紫河车
结婚以后,工作也挺繁忙,有段时间体质变差,经常感冒。
有一天,母亲趁我们上班的时候来到婆婆家,然后没等我下班回家她就走了,说是来我们这边的市场转转买点东西,搞得神神秘秘的。
后来我也没多想,直到一年以后婆婆才告诉我,母亲那次过来是送来一袋紫河车,她听中医说的偏方,可以补气养血,然后又怕我不想吃就一直瞒着,直到我不知不觉的把紫河车都吃掉了。听到这个时候,我感到有些哽咽,母爱到底是什么我说不清楚,我只知道她每次都带给我直达心底的温暖和震撼。
印象中,小时候就经常写关于母亲的文章,那时候都是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因为关于母亲的素材生活中比比皆是。而这次我却写了很久,可能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记忆的堆叠,需要筛选的信息太多,即使写的慢也难免有遗漏;也可能是因为这种亲情在岁月的雕琢中变得格外厚重,只言片语根本无法表达清楚。
感谢这些年来母亲对我的启蒙与熏陶,感谢她带给我温柔、丰盈而多维的母爱,也成为我人生中伟大的馈赠,她的关怀让我整个生命的源头都被照亮,即使身处逆境,心灵依然得以安放。
也借此机会,祝她生日快乐,健康平安。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rw.com/15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