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相峰在物流园区足不出园,接受来自公司和政府封控管理的第31天。即使城市快递物流按下暂停键,他手机微信群中也不断弹出来自各方朋友的找车需求、应急需求,以及四面八方的物流同业人的提醒——物流大面积急减速的影响,正在放大。
上海进入网格化管理的早期,作为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圆通速递有限公司副总裁,相峰这一物流从业者的身份,最先感受到的是,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供应链急减速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一知名国际电子产品公司找到相峰表达他们的诉求。该公司积压了数十万台电子产品急需向全球供应,他们的生产基地就在上海周边,物流受阻,产品既无法运出,零部件也无法运进。
随着上海封控政策持续,物流被大范围受限。相峰随即联想到,保供需求、城市应急配送、货物进出港等需求矛盾正快速显现出来,尤其是末端配送方面。上海2500万市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保供压力陡然增加,物流行业各方都应做好准备发挥作用。
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供需双方处于无序的状态。而这种矛盾的暴露,往往就体现在价格飙涨上。
有人日入过万,有人车上吃住20天
对于涨价讨论的集中爆发,源于一张网传图片。
4月9日,一名顺丰同城骑士单日收入过万,被人怀疑发国难财。随后,顺丰澄清,说明骑士的收入主要来自打赏。
(来源:顺丰同城微博)
人们看到的是骑士收入那一数字,没看到的是小哥一天要送60单,实际路程超过150公里……
这种现象集中反映了市场的供需状态。相峰分析道:“疫情封控下,运力大幅削弱,而需求反而在增加。尤其是过去人们主动的社会化餐饮消费转向了居家场景,带来C端物流量的大幅增长。”
原本只占总体供应链不足20%的电商平台暂时承压,盒马、美团、京东、阿里等多家传统电商、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的抢菜攻略频频冲上热搜,连“投资女王”也被迫加入抢菜大军。
供应的短缺、运力的短缺,直接带来物价上涨。
在相峰看来:“整个疫情防控中,市场仍然是存在的,并且我们应该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可以看到,我们原来习惯的供应链体系被暂停,由保供企业、社区居委会、各类‘团长’、社区志愿者等建起来的临时供应链正在形成新的市场体系发挥作用。”
尽管这个过程中大家有批评,抱怨价格太贵,但是,大量的团长与有限的运力正在匹配大家的需求,以解决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这背后,越来越多的物流人正在加入,追赶“黑市”形成的速度。
比如从疫情开始,圆通便成立应急机制,第一时间为上海抗疫各方提供物资紧急运输服务;同时,应上海市有关部门的要求,运输应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千里驰援。
针对日益爆发的“最后一百米”配送问题,圆通牵头的物流信息国家工程实验室与科研伙伴合作把物流无人车迅速投放到社区、方舱、隔离治疗点等区域,发挥无人车长处。
3月27日,在接到多个方舱项目需要调配运送物资的紧急需求后,日日顺供应链上海分公司立即响应。面对人员隔离及车辆资源受限等诸多困难,日日顺第一时间整合各类运力资源,加急办理防疫物资通行证,当晚将首批500套空调送达金桥项目建设现场。
3月28日晚,由日日顺供应链配送的1000套空调顺利抵达拱北路项目;3月29日晚,日日顺供应链完成东海龙场项目首批500套空调的交付。
(日日顺供应链为多个上海方舱项目紧急运送抗疫物资)
与此同时,普洛斯也在封控期间,全方位服务35家保供企业运营,日均出货量近3000吨,含食品生鲜、医疗防疫等各类民生和防疫供应物资,支持城市防疫运行供给不间断。
疫情反复下,传化全国的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也迅速启动防疫应急预案,在保障平台物流企业及员工身体、财产安全健康的同时,联合传化货运网平台内外资源保障物流畅通。
比如,为方便平台物流企业甚至是周边物流场站的核酸检测工作,苏州、无锡、六安等公路港在政府的支持下,设置了24小时核酸检测点,做到随需随检。
(传化公路港内组织核酸检测)
企业有组织地进行自救之外,更多的个体也在参与进来。
4月12日清晨,百世快运上海黄埔六部负责人闵祥利带着车队赶往某生鲜配送中心,一批新鲜蔬菜将通过闵祥利自发组织的车辆送往闵行区的居民区。
“在朋友圈看到物资运输面临运力和人手不足的情况后,我想我本身就是做物流的,正好也有空闲车辆,所以马上协调了4辆4.2米的车来做承运。办完车辆通行证并补充人手后,马上就投入运送,到现在已经有11辆车了。每辆车配备一位司机,负责开车和装卸,每天拉货3-5趟,运送任务还是比较重的。”闵祥利说道。
3月27日以来,闵祥利和他的车队及成员,已经在上海承运蔬菜粮油米面等生活物资超过350吨。为了让物资早一点送达,闵祥利和车队同事已连续在车上吃住近17天。“忙起来两天才顾得上吃一顿饭。最忙的时候,有30多个小时没停车。”
闵祥利说,疫情期间奔波在外,他不想把风险带给家人,已经做好了1个月不回家的准备。给车辆充电的间隙,他也会给在老家的孩子视频连线,问一问学习情况,鼓励他为明年到来的高考好好准备。
手握方向盘“逆行”的闵祥利,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父亲。他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温暖和互助,以平凡坚守,用责任奉献,致敬物流战线上每一个平凡的人。
(闵祥利在配送途中)
越来越多个体的加入,正在成为整个“抗疫”过程的中坚力量。
正如瑞云冷链上海一线负责人陈靖武说的,从社区大门到家的“最后一百米”靠社区志愿者,从冷库到社区的“最后一公里”靠我们的运输司机。“10多天,一天三趟,大概配送了180吨左右的生鲜产品。我们不缺车,主要是缺司机。”
普洛斯上海浦东园区运营经理曲丽娜表示:“我们普洛斯在老港、南汇、中邦等多个物流园区门口,都摆上了方便面、面包、牛奶、饮用水、苹果等食物饮料,让路过的司机和其他有需要的防疫工作人员免费自取。有司机大哥在那边确认了好久才去拿,好多人真没饭吃,也没热水喝。”
在疏通城市“毛细血管”的抗疫保供中,他们吃住在仓库、在车里、在大桥下……而此刻,他们礼貌的样子,让人心疼。
我们看到“骑士日入过万”,但更要看到的是,这些保供队伍中的物流人在食宿得不到保障情况下的“流浪生活”。
因此,相峰提出,要尊重跟支持抗疫前行的司机、骑手、快递员等物流从业者,开放社会食宿资源,提供核酸检测便利等服务。“在保证防疫的情况下,给物流从业人员提供餐饮、隔离性的宿舍。他们其实跟医护人员、志愿者一样,每天都在做救援城市的繁重工作,每天都有核酸检测。能不能也给他们满足有所管控的、具备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呢?”
无组织的输送,是另一场灾难
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地加入这次“抗疫”之中,越来越多的省外驰援物资接踵而至,但这种无组织的集中正在引发新的矛盾。
在中通快递集团副总裁金任群看来:“没有组织地把大量物资运进来,是另一场灾难。”
因此,在相峰与物流企业家等相关从业人员自发组织的微信群中,大家讨论的问题是:抗疫与保供并行,抗疫离不开高效的物流保障。
而这一问题也有据可依。
此前武汉封城时,大量驰援医疗物资、生活物资等大范围积压,最后是九州通、顺丰、京东、中通、圆通等物流企业承载物资的分发。尤其是九州通临危受命接管武汉市红十字会物资管理后,大大提高了医疗物资的分发效率。
“一定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抗疫才能物畅其流。”相峰说道。
事实上,据相峰回忆,在驰援武汉的抗疫及生活物资的分发上,物流企业也摸索出了诸多经验。比如当时做了一个“二次接驳”的模式,外地驰援物资到达指定地点后,由前线物流服务团队进行二次接驳分发,有效解决了外地车辆进出城、司机交叉感染等问题。
另外,由于当前大多数人员处于封控状态,前线只有少量的司机、配送员、社区志愿者,人手高度紧张。
因此相峰建议,应该将更多耗时耗人力的工作前置。比如,将驰援生活物资在上海周边相对安全的分拨中心,打包成符合家庭需求的 3-5KG的标准化应急物资蔬菜食品包,发挥快递企业自动化分拣线的高效作用,以及网络化的运输组织,直送末端社区。如此一来,社区志愿者们就不需要再进行物资的拆分,只需精准分发,从而避免在疫区产生大量的耗时耗人力的重复工作。
而干线上,我们看到,司机动辄就要在高速路上被迫驻留数天。各地不同的健康码、行程码、货物码、核酸报告等繁琐的检疫流程“码上加码”,也在增加物资运输的难度。因此,相峰认为,应该简化检疫管理流程,而不是让技术给司机制造更多的障碍,要让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认本质的东西,比如核酸检测报告。
与此同时,城市末端配送方面,需要更加透明高效的信息平台。国家工程实验室与合作伙伴针对应急需求推出智能规划导航地图及信息互通平台,协调城市管理方、应急物流的需求方、运力的提供方,以促进有限资源的高效协同。
事实上,从武汉疫情开始到现在,各方对应急供应链的研究虽有成果,但仍然缺少体系化的演练。
有专家认为,整个过程中需要政府做整体协调,国有企业、头部物流公司与物流平台等大企业发挥作用,未雨绸缪,早制定策略、早进行演练。
近日,张家港、太原等城市疫情点状扩散,抗疫与保供过程中,高效的应急供应链是抗疫工作的重要一环。
供应链中心停摆,牵一发而动全身
都说物流是经济的晴雨表,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与之相对应的,也是我国的供应链中心。疫情封控对物流活动的限制,正在引发连锁反应。
这种危机感, G7创始人兼CEO翟学魂能明显从面前的数据中感知到。作为链接 200 多万台货运车辆的大数据平台,海量的数据总能指出问题所在。
(翟学魂朋友圈截图)
根据 G7 平台数据显示,全国货运卡车流量从3月中开始急转而下,本周全国货运卡车流量比去年同期下跌28.9%。前几日国务院、交通运输部等密集部署保通畅,但数据显示实际情况并无改善。其中,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心脏,进出货运卡车流量只有基准值15%,近几天也没有明显恢复迹象。
长三角区域的货车一度出现大膨胀,运价翻十数倍仍然出现一车难求的状况。
回顾武汉疫情爆发之初,国家最初施行高速免费政策以促进整个经济环境的回暖。如今各地防疫政策之下,业内人士认为,即使高速免费,短时间内也难以解决一系列连锁反应。
“封堵容易畅通难。”根据翟学魂的分析,“上海封城不仅仅影响上海人民的生活,对全国各行业供应链的影响同样是极为严重的。汽车这样的复杂产品缺一个螺丝钉都不能出品,接下来,如不全面迅速恢复,供应链可能面临团灭。”
汽车供应链中,整个供应链条长,每家车企都对应着数百个零部件供应商。为了高效运行,汽车供应链往往追求“零库存”“JIT”等生产方式,这也就使得供应链对供应商服务的稳定性提出极高要求。
而疫情的反复无疑在冲击着这种稳定性,连锁反应下,事态正向更严重的地步发展。
4月15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BU CEO余承东在朋友圈发文,其表示,如果上海不能复工复产,5月之后所有科技、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会全面停产,尤其是汽车产业。
此前,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在朋友圈发文称,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5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
可以看到,不论是传统的生产制造业,还是新兴科技产业,企业家们口中开始高频地出现“供应链”“物流”等词汇。
受此影响,过去生产制造业等货主企业,出于成本压力将物流成本向外转移的趋势,今后或会告一段落。有货主表示,“物流车队这种本来应该是供应商干的活,现在必须自建。我们内部叫‘战时管理’,保证不断供。”
这也意味着,当前应急供应链的构建中,预案要看到后疫情时代的复工复产。
“危机来临前,我们要有应急方案;走出危机后我们要及早复工复产,支持经济发展。这样才能做到危而不乱,上海及长三角的国际供应链地位也才能因此得到长远保障。”相峰说道。
无论是逆行的司机、配送员、志愿者,亦或是在背后组织资源做协调调配的物流企业家,他们的努力正在让居民生活、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物流,被更多人看见。
我们看到这一特殊的抗疫群体辛苦奔忙,也看到大家努力献言,让高层用更整体的决策统筹资源效率。致敬这些抗疫路上的普通人!
如果大家有运力需求或运力资源,可以留言需求与联系方式,协助对接资源。希望大家齐心协力,能帮助民生物资配送更加高效,略尽绵薄之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rw.com/12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