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赶集摆摊好项目,农村集市创业好机会?

周一去了村子里的集市,本来只是想买点水果和蔬菜,没想到转了一圈,真是让我感到惊喜!

蔬菜水果、玩具零食只是最基本的,而锅碗瓢盆等日常用品可以算作标配了。衣帽鞋袜也不足为奇,而米面粮油已经算是高级货了。更让我吃惊的是,竟然还有专业的大烤箱,老板可以现场烤蛋糕;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我以为已经消失的牙匠,居然有好几个摊位,虽然不再有真人的牙齿,取而代之的是石膏模型,看起来还挺专业。

农村的集市逛了一圈,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先是发现了一家售卖简易钢架床的摊位,接着又看到有人在卖电动小汽车,起初我以为都是老式的“老头乐”,后来才发现原来还有混油的款式。

另外,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摊贩们为吸引生意而编的顺口溜,特别是关中方言中独有的“某某水果,甜得很甜得很!”的句式。还有一些摊贩卖老北京布鞋时使用的“穿着舒服很舒服很!”这种“得很”的句式在近年来被过分使用,已经不再新鲜。而让我们驻足聆听多次的,则是来自兴平的卖辣椒面的大叔——“面朝黄土背朝天,人生不过面一碗”。这简单的开场,却涵盖了老陕人一生的辛劳和对家常饭的留恋。之后,大叔接着唱到“油泼辣子加大蒜、稀里糊涂赛神仙”,并说“你不买也罢,蒸馍啥都有呢,你来先,先夹个馍……”,这些广告词激起了我们对油泼辣子的美好回忆,于是我们买了两斤辣面子。

逛完农村集市回家,总是满怀感慨。我不禁回想起小时候逛过的集市和赶集,还有那些藏品项目,真是有趣至极。

农村的活动很丰富多彩,除了上述的集市和庙会,还有一些传统的聚会活动。比如每年农历二月、三月的庙会,每个村镇都会举办庙会祈求农作物风调雨顺;此外,亲戚之间也会举行“七月会”、“十月会”等聚会活动,以增进亲情;同时,为了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还会举办一些“交流会”等组织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各地的摊贩前来,使村子正街、活动广场甚至镇上街道变得热闹非凡。

我妈对庙会等地方缺乏信任,她认为那些地方都是在进行封建迷信活动。因此在我小时候很少有机会逛庙会,仅有的几次是跟着爷爷奶奶或小学同学一起的。长大后,我妈依然很少去庙会,即使去了也只是在庙会外逛逛,因为那里的物品更便宜。庙会上除了秦镇凉皮、刮刮凉粉、浆水鱼鱼等经典小吃,小时候最具特色的是路两边爬满了乞讨的残疾人(不同部位的残疾,最多的就是腿脚残疾)。尽管人们说他们是骗子,但在庙会几天下来,他们多少都有些收入。我那时很害怕他们,甚至不敢正眼看他们,加上零花钱几乎没有,所以根本无法做一些善事。

我不确定我奶奶是否会资助他们,只记得有一次爷爷带着我们几个孙子孙女去看提前几天住在寺庙上的奶奶(庙会固定活动之一——唱戏)。那天天气很热,爷爷给我们买了冰棒,我们高兴地舔着。突然,奶奶惊呼起来:下雨了吗?再仔细一看,原来是冰棒融化的水滴滴在她的背上,于是我们欢笑不已。

在乡村,通常会有一个两天的集会。第一天主要是摆摊卖菜和肉以及其他食材,家家户户都会前来购买,然后第二天用来招待亲戚。而第二天则是正式的集会日,卖菜的摊位不再出现,留下的是一些出售熟食和其他各种零食、小玩具等。在集会上,还会有一些骗钱的小把戏,每次我父亲都会给我一两块钱,我和朋友们就会围着集市转悠,买一些小玩意,然后花上一点钱吃一些小零食。

村里那天白天演出秦腔大戏,晚上放电影。一直喜欢看演员们在戏台前后的变换,小时候虽然听不懂,但总是被他们华丽的装扮所吸引。他们在后台忙碌地换装,那些戏装在后台看起来零乱散落,而演员们都是些年轻人,有的甚至只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台下笑语盈盈,台上高声唱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那一次,我站在戏台下观看,他们表演的是周仁回府,可能是《哭墓》那一段,演员表演到最后眼泪都掉了下来,我大概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喜欢秦腔的吧。

村里来了几个“艺人”,表演魔术、吞钢球、长枪扎喉、喷火等中国民间传统杂技。其中,魔术表演很简单,用布盖住地面,似乎有小动物在地下穿行,观众觉得有趣但不算稀奇。长枪扎喉、喷火等节目也已经在观众中见怪不怪。最后他们拿出了“绝活”——吞钢球。一位解说人员边表演边讲述他们遭遇灾难、饥一顿饱一顿,无法挣到几个钱的故事。解说人继续说,来到这个地方,人杰地灵……(一顿夸),但观众们大多是挣不到钱的农民,因此并不轻易掏钱。

表演结束后,观众们纷纷离开,只有少数人给了艺人一些钱财。眼看着表演师傅年纪渐长,解说人心急如焚,担心这次表演会出现意外。当时,艺人突然因为吞下钢球而卡住了喉咙,观众们纷纷惊呼起来。最终,艺人艰难地将吞下的钢球吐了出来,最后一个钢球上还带着血丝。观众见此,这才放下心来,散场回家。

我的家乡每年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乡村交流会”。这个活动通常在四五月份举行,当时天气逐渐变热。各所中小学都会为这次交流会准备节目进行表演,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一直参加腰鼓队。我曾渴望加入仪仗队,但却没有勇气争取。每次表演结束后,我们就可以自由活动了。而自由活动意味着可以买吃的、喝的,还可以参加各种娱乐项目。在我们小镇的小商店里,一张贴画卖五毛钱,但在交流会上,五毛钱就能买到三张。当我上小学时,我的表姐正在上初中。有时候,如果表演活动在周末举行,她就会带我一起玩。我至今记得,人生中第一次吃到菠萝就是她买的。她还教会了我如何滑旱冰。

在与其他地方相比,这个地方的交流更加易于发生,因为这里有更多的时间,更广泛的范围和更多的娱乐项目。这些娱乐项目包括套圈、打气枪,甚至有一种新颖的“水上项目”——超大型充气水池,里面设有各种娱乐设施。曾经有一段时间很流行在路边设立“KTV”,只需支付两块钱就可以唱几首流行的港台音乐,其中刘德华的《半生缘》最为经典。每次听到这首歌,都会让我想起表姐带我去玩的场景。除了这些常规的娱乐项目,这里还有一些非常奇特的活动,比如“花瓶女”、“畸形胎儿展览”(不知道这是否违法,有一种展出一个身体带两个脑袋和四只胳膊的)以及鬼屋等,这些都需要付费参加。虽然听说了很多,但可惜没有钱亲自体验一番。

初中时,我们镇上有一个在全国巡回演出的表演团来到了镇上。他们搭起了一个很大的棚子,门口设有售票处。有些人绕到后面,然后从大棚下面钻了进去,出来给我们描述了里面的演出内容。听说有个男演员扮成女性,穿着暴露,还有一些激烈的表演。然后巧合的是,我们在街上偶然碰到了那个演出团的演员,他们表演结束后出来休息并在街上逛逛。他个子不高,瘦瘦的,皮肤很白,穿着黑色背心,长发染成黄色。当路人认出他是演出团的演员时,他回头妩媚一笑,确实给人一种漂亮的感觉。

今年的农历二月,各地庙会又热闹地回归了。我特别想去的化羊庙会人气最旺,山下车辆密集,山上人群拥挤。有网友航拍的视频,但镜头所拍之处都是人,让我没看到有趣的娱乐项目。后来去了另一个人不太多的庙会,才发现,虽然会上的项目都差不多,但却不是我记忆中的味道。后来我明白了,因为那个庙并不是我记忆中的庙!

乡下赶集摆摊好项目,农村集市创业好机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rw.com/21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