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对于营销推广的各种方式来说,裂变的方式是最常见也是比较简单的,比如拼多多的转发等等就是裂变拉新的一种方式。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裂变增长实战经验,介绍了如何做好一个裂变活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昨天说了让裂变持续运转的关键在于K1>=1,且K1越大越好,那么今天来说一说在实际中如何去运用呢。K1=K*B=I*Conv*B
- I:Invitation 代表的是每个用户发送邀请的数量(分享率)
- Conv:Conversion rate 指每个邀请的成功率(转化率)
- B:助力用户发起概率
我们都知道活动中用户分为两部分,活动发起者和助力者,我们可以看看不同角色在实际活动中的用户路径:
提升用户参与率有的活动在用户进入页面之后就放弃了,放弃的用户主要有以下几种:
- 活动不真实
- 奖品不够吸引人
- 难度太大,分为初次参与门槛太高和整体难度太大
用户第一次进入活动往往只有3-5秒的时间,如果这段时间没办法说服用户参与的话,这个用户就算失去了,所以关键信息要一眼可见。
主要有两点:利益点一眼可见,且能够刺激用户,比如支付宝的集五福分5亿。
他的利益点放在了头图最醒目的位置,让用户一眼就可以看到但是个人觉得有一点小小的不足:五福的卡面太过鲜艳,视觉上抢了利益点的风头了;其次是头图设计太平了,利益点不突出,且视觉冲击力较弱。
其次,对于刚进入的用户要降低用户参与门槛,比如我自己的设计的集卡产品中,用户进入之后直接送三次抽卡机会,对于用户来说没有任何难度另外,前面三次的出卡策略也是有讲究的,在活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每一张都出新卡,让用户觉得胜利在望,能够刺激用户持续参与;且尽量对不同的用户出不同的卡,因为很多用户都是三五个好友一起参与的,如果大家出卡策略都相同的话会降低用户持续参与的积极性。
以上是我自己做的一次集卡活动,核心利益点放在头图上(每种不足的是标题比利益点还大)、用户进入之后送三次抽卡机会(活动已结束那个按钮上直接显示抽卡次数还剩三次)就以上的简单改动,就将参与率提升了32.79%。
让用户持续邀请好友,当用户发起活动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回到活动中来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去做用户召回了,比如我们在活动快结束的前两个小时会给用户发送订阅消息或者APP push。
召回文案也需要精细打磨,主要体现以下几层意思:
前面两点是让用户有足够的动力重新进入活动,第三点是让用户立马进入活动。
其次,作为裂变为主的活动,需要各种明示和暗示提醒用户邀请好友。
比如我们在集卡活动做了一个出卡策略:邀请用户助力更容易获得新卡,这样刺激用户邀请好友助力。
如上,I 值是不是得到了提升(每人邀请数量),美中不足的是我们没有在前端交互中提醒用户(最好直接告诉用户邀请好友助力更快更好),单纯以上改动点直接将裂变系数提升了26.32%(包括下面对助力者的策略)。
以上就是如何让用户参与以及如何让用户更多的邀请好友,你们我们再来看看更多的留住助力者提升分享链接点击率。
相信大家在设计分享链接的时候最常用的都是:帮我砍一刀吧、帮我助力等等类似的文案。
我们站在被邀请用户的角度来看看,其实我们帮人助力无非是碍于朋友关系,不得不助力。
那么我们换一个方向呢,我们把邀请文案包装一下,将“帮我砍一刀”改为“送你一个礼包”,这样把助力行为从利他变成了利己,这样的话相信有更多的人愿意点击分享链接了。
如果分享出来的是小程序卡片时,还可以将分享的图片设计得深动一点,这样被邀请者的点击率是不是更高了呢?
如上, Conv 值也得到了提升(邀请成功率),提升助力者发起率。
咱们让更多的助力者进入活动,为了整个裂变像飞轮一样运转起来,我们就得让更多的助力者发起活动。
这一点,个人觉得拼多多算是做得不错的了。
当被邀请者助力之后,并不是告诉用户助力成功,而是自动帮助用户发起活动最绝的是500块的红包直接帮你砍掉了499.98,让用户觉得马上就可以提现了,当然愿意继续邀请好友助力。
这里面有两个巧妙的设计点:
- 降低用户参与难度(自动发起活动)
- 发起即砍掉99.99%以上额度(让用户觉得快成功了)
当然在我自己做的集卡中,助力用户进来之后就看见了核心奖品,且免费赠送3次抽卡机会,促进用户参与。这也使得整个集卡活动的助力者参与率提升了31.97%(10.01%提升到13.21%)。
如上,B 值也提升了不少(助力用户发起概率)
通过以上几点的设计,让我自己做的集卡活动相比于之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另外给大家分享一个工具:用户路径分析法。
当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可以尝试着画出用户参与活动的路径,越细致越好,然后看看每一个步骤有什么策略可做,是不是还可以优化。
同时在对每一个步骤做策略的时候可以多思考一下用户在此场景下的诉求与心理,根据人性做策略更符合用户需求。
以上就是自己在实际项目中如何提升I、Conv、B的,让我的活动效果得到了不错的提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文由 @产品子木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rw.com/10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