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任何事物都不可超越的。母爱是一片阳光,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我想,如果家住吴桥县管庄村的邵洪三会说话,第一句肯定会喊“妈妈”,一定很想对母亲姜福珍说“母亲的世界很小,只装满了我。有母亲在,我便安好。”母亲姜福珍一定会对邵洪三说“你若安好,我便是晴天。”
姜福珍,吴桥县管庄村村民,一位87岁的老母亲,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母爱的伟大。她50年如一日照看患有先天癫痫和先天精神残疾的两个儿子,不离不弃。她一直坚强而乐观地生活着,用她阳光心态和伟大的母爱为儿子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2015年10月她荣获沧州市“最美老人”荣誉称号;2019年2月被乡党委政府授予“道德模范标兵”。

苦寻希望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姜福珍嫁到邵家时,虽然家境不富裕,但夫妻俩分工明确,小日子也算温馨。“那时虽然日子穷,但过得还算快乐,我老伴儿学过木匠,还会点手艺咧。”姜福珍回味着年轻时的模样,像极了一个可爱的孩子。
生于动荡时期,长在新中国下,遭受过挨饿的老两口深知好日子的来之不易。先后迎来了长女和长子,此时的邵家迎来了新希望。几年后,二子出生,这在老辈人眼中,意味着人丁兴旺。可好景不长,二子经常犯“抽搐”,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先天性癫痫。这一下老两口便踏上了漫长寻医之路,姜福珍一边照顾家庭,一边还要带二子看病。“家里条件不好,当时看了很多医生,还到了德州,也没看好(二子的)病,后面有了老三也就不看了。”姜福珍“惭愧”的说道。
如果说二子是姜福珍命中的“槛”,那么三子邵洪三的降生可以说是姜福珍一辈子放不下的“包袱”。就当三子出生后,抱着白胖的小儿子,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的姜福珍感觉生活越来越有希望。然而,邵洪三先天发育不良,智力、语言、视力均有障碍,就是到现在,邵洪三也只能每天蹲坐在炕边的角落发呆,也没能开口喊一声“妈妈”。

命运多舛 晚年承受丧夫丧子之痛
虽然日子苦了些,但姜福珍一家却始终乐观积极的对待。二子因癫痫,导致精神失常,多次走失,老两口便四处寻找。“有一次,他(二子)自己走丢了,我家老头找了半天,才在县城找到。”姜福珍说,“这老二啊,不知道回家吃饭,不知道天黑回家睡觉。”屋漏偏逢连夜雨,2012年的一天,家里翻修房顶,老伴儿因不慎触电意外身亡。姜福珍的天彻底塌了,她叹气道,“他身体硬朗得很,要是他活着,我的日子还能轻松些。”姜福珍又说,“女儿嫁在了附近村,经常过来看看我,我腰不好,走不了远路,就靠着闺女给我买点吃的用的。大儿子去天津当了上门女婿,往年还能回来陪我过个年,这两年因为疫情,恐怕今年又回不来了。”老伴儿走后,姜福珍独自照顾着两个精神失常的儿子。在一位80岁老母亲的眼中,他俩只是还没有长大的孩子。2019年,二子因旧病发作去世,让经历了丧夫之痛的姜福珍又承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
在孩子看来,妈妈的怀抱永远都是最温暖的,而对妈妈来说,母子之情也最难割舍。“母亲”是浩繁辞海里最美好动人的字眼,“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圣的一声呼喊。尘世广袤,母爱伟大。只要有母爱在,生命就生生不息。母亲的爱,从出生那天起,就陪伴我们左右,滋养和护佑我们一生。
心事难去 只求百年后三子有依靠
眨眼几十年的时间里,姜福珍从一个年轻的妈妈熬成了一个八旬阿婆。现在母子俩靠着低保金和残疾补贴生活,可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力、精力的下降,姜福珍照顾儿子也有些力不从心了。
“既然我生了他,只要我有一口气在,就要养着他。过了年我就88了,但真怕有一天自己离去,那时候他可怎么办?”在姜福珍心里,最难割舍的还是她那小儿子邵洪三。当问到她遇到这种事心里难受不难受时,她说既然遇到了就要敢于面对,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放宽心。每次面对儿子时,她都不会愁眉苦脸,她要让孩子感受到她的温暖。她的阳光般的心态点燃了家人对生活的热情,为儿子撑起一片艳阳天。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rw.com/16124.html